陳清貴:男 / 三十六歲,愛琳三哥,車床技術工
三哥清貴不像前面兩個哥哥那樣性格鮮明,在這個家庭中,有一種化外之人的感覺。個性閒散,不與人爭。原為一車床技術工人,因老闆惡性倒閉到大陸設廠,只好無奈的接受老闆拿沖床機器抵銷遣散費的條件,甚至還幫老闆背上黑鍋,欠了一屁股債。


每當他好不容易接到單,趕工作時,便會叫曾當過工廠女工的妹妹愛琳來支援,一點也不考慮愛琳早已經貴為小提琴老師的事實。

黃鐙輝/
近年最受歡迎的喜劇諧星。以模仿康康起家,參與演出《艋舺》、《鐵獅玉玲瓏》等賀歲鉅片,兼具演技實力與票房保證。
是《愛琳娜》最意外的亮點,片中不僅發揮喜感天份,更展現深邃動人的情感厚度,令人動容。
posted on

陳清源:男 / 三十八歲,愛琳二哥,管區警察(一毛三)
排行老二的陳清源跟大哥陳清彪一樣,有一種為這個位於社會底層的家翻身的使命感,只是他的個性跟大哥清彪大大不同,他選擇一條安全穩重的路,那就是兢兢業業走體制內路線,成為一個警察,擁有小小的公權力當靠山,讓原本弱勢孤立的他們家,從此可以逐步跟某些社會小小特權鏈接,按部就班往社會上層流動。

他跟大哥一樣愛喬事情,只是大哥用的是混混的邪門歪道那一套,他則有警察當保護色,利用小特權喬事情,喬得入情入理,理直氣壯。


由於個性和價值觀與大哥大相逕庭,又同樣對家庭充滿使命感,導致這兩兄弟經常意見不和衝起來,但每每衝突過後,彼此內心都愧咎難過不已,因為他們一樣深愛家人。

柯叔元/
台灣本土劇當家小生,參與演出包含《天下父母心》、《真情滿天下》、《風水世家》,對廣大電視觀眾來說,他是收視保證,深受女性觀眾喜愛。除電視作品外,也有多部電影和舞臺劇作品。

在《愛琳娜》片中演出守護家人的基層員警,不溫不火的高難度演出,煥發逼人的神采。
posted on


Kevin:男 / 三十三歲,地方政治世家小開    
Kevin外型俊帥,有一種不羈癲狂的魅力,透露著玩世不恭的挑逗感。身邊總是帶著兩個小弟,供他使喚。不過,對待自己喜歡的女生,卻懂得放下身段,細膩調情。

名片上他是家企管顧問公司董事,私底下卻是放高利貸加上暴力討債集團的小哥。別以為是他有本事,追根究柢,還是他那當了一輩子議員的老爸有夠罩,政商關係一把抓、黑白兩道通吃。Kevin靠老爸的關係,呼風喚雨,好不威風,實則他悶得很。老爸一心要他考律師,好栽培他繼承家業,偏偏他志不在此,糊里糊塗考了十年還是榜上無名。他其實茫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往哪裡去,面對老爸時,他總被訓得頭都抬不起來,深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失敗者。只好悲劇英雄一般,帶著一幫小弟,在逞兇鬥狠,放浪形骸中,發揮生活的創意,聊以自慰。


與愛琳相識進而談戀愛,一度讓他覺得找到了生命的港灣,但是當愛琳懷上他的孩子時,他卻礙於老爸對媳婦政商關係門當戶對的期待,而不敢負起責任,索性龜縮逃避,不見蹤影,導致愛琳的人生跌落谷底。


莫子儀/

作品橫跨舞台、電影與電視;曾參加許多著名舞台劇演出如:《哈姆雷特的最後一夜》,非常林奕華《水滸傳》、《西遊記》等。電影作品《最遙遠的距離》榮獲威尼斯影展,影評人週最佳影片。多元的戲路與爆發力,深受眾多導演喜愛;曾以人生劇展《艾草》等片四度入圍金鐘獎男配角獎。於《愛琳娜》片中突破以往戲路,首次以高富帥的角色,一新觀眾耳目。
posted on

陳清彪:男 / 四十歲,愛琳大哥,自由業
由於從小家窮,身為長子的清彪長到青少年的年紀之後,心中便經常生出無數雄才大略,等著他好好發揮,大展宏圖,帶著底層的家庭一舉翻身。他最愛掛在嘴巴上的一句話就是:「生意子厄生。」,意思是要生的一個善於做生意的兒子,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爸爸用這句話勸解他,用意是要他不要好高騖遠做白日夢,但他卻反而把這句話當做一種砥礪,想要證明給爸爸看,他做得到,他要把家裡從窮困的底層解救出來。

但時光飛逝,他的年紀已經來到40歲,卻從沒做成什麼生意,徒然成為一個一事無成,不上不下的游手好閒之士。他年輕時憑著血氣之勇,想在道上混出名堂,進而喬事情、包工程,成為名利雙收的角頭。但過於直率講義氣,好高騖遠愛做夢卻不務實的個性,其實並不適合混黑道,因此他怎麼混也混不大尾,最終只能成為外圍的幫襯,永遠幫人抬轎,有好處則輪不到他。
其實混不出名堂,跟他衝動的個性也有關,他好用拳頭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經常頭腦還沒搞清楚狀況,拳頭已經打出傷人。

如今,年齡提示著他時不我與,但他卻不甘心,依然每天想著各式邪門歪道的賺錢方法,想要翻身。


雖然雞鳴狗盜,不務實,但陳清彪對家人卻有說不出的無以名狀的愛,那可能是窮苦人家小孩特有的一種同仇敵愾情感,他們一定要幫助彼此成功,不要被社會看不起。他也是愛琳最大的靠山,只要妹妹一受委屈,陳清彪總是第一個衝出,幫她討回公道。


戴立忍/
從事電影、劇場、電視以及現代文學創作,長於導演、編劇、剪輯、表演。曾兩度榮獲台北電影節首獎,多次榮獲金馬獎各類獎項。2009年製作、編導的電影《不能沒有你》在全世界多個影展屢獲大獎。2014年以電影《寒蟬效應》入圍第51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在《愛琳娜》片中演出台灣道地的「竹雞仔(地痞流氓)」,神采飛揚,展現前所未有的爆發力。

posted on

陳有義:男 / 七十歲,愛琳爸爸,國營企業的退休勞工
愛琳爸爸身上有一種滄桑粗礪的老紳士魅力,那滄桑粗礪是因為當了一輩子基層勞工,幾十年風吹日曬勞動,而形成的生命力;而紳士魅力則來自與生俱來的藝術天份,與優雅的氣質。

認識爸爸的朋友都說,爸爸是欠栽培,否則以他的天分,他應當會如何如何
是的,日治時代,唸小學的爸爸總是名列前茅,並且畫畫演講總是特優但那都是六十年前的事了,生命的際遇,終究讓他只是一個當了一輩子的基層勞工。

不過退休後,爸爸的天分反而開始復甦。經常午後時分,左鄰右舍就會三三兩兩聚到愛琳家門口埕遮雨棚下,坐在拼裝的廢棄沙發組上,聽爸爸口沫橫飛開講。爸爸講故事的口才無人能敵,聰明機智風趣幽默,又加上音容手勢,唱作俱佳。爸爸也不是時刻都喜歡熱鬧,有時他會享受一個人的時間,拿起毛筆,沾著水墨顏料,臨摹花草鳥獸,或者觀世音菩薩。以一個素人畫的標準來看,爸爸畫得真是維妙維肖,也因此博得街坊鄰居的稱讚。


身體逐漸衰老的同時,爸爸的心靈卻反向地枯木逢春,重新和小時候活潑聰慧的藝術心靈接軌。也許是這樣奇妙的磁場,竟吸引了睽違六十年的國小同學櫻花,前來尋根。櫻花,這當年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在那日治時代的小學教室裡,她是班長櫻花桑,爸爸則是副班長江口桑,班長副班長間,有著既競爭又思慕的純純的愛。如今都已是老人的爸爸和櫻花,竟然又重逢了,爸爸的身心起了難以負荷的波蘭

龍劭華/
台灣資深硬底子演員,跨足電視、電影、主持多領域發展,累積大量作品,曾五度入圍金鐘獎男主角獎。2013年榮獲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
在《愛琳娜》一片中,成功創造了一位經典的台灣父親角色。


posted on
莊凱勛 飾演 廖俊明











廖俊明:男 / 三十五歲,計程車司機   
個性看似大而化之,隨遇而安,實則對於道德責任感有高度的自我要求。過於
單純善良的性格,使他與職場格格不入,警察飯碗不保後,只好先開計程車維生,卻也因此被前妻看不起,因而離婚。情場職場皆失意的俊明,就像一灘爛泥,每天過得渾渾噩噩,如果不是女兒的連絡簿,俊明恐怕還分不清今天到底是星期幾?

直到載客時偶遇陳愛琳,俊明的人生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轉變。俊明與愛琳雖然彼此看對眼,但愛琳明確表達想嫁布爾喬亞,俊明只好以「乾哥哥」的身分,苦楚地成為愛琳的知心好友,以及她的愛情顧問。


天性風趣幽默的俊明,跟愛琳的爸爸特別投緣,愛琳爸爸最大興趣就是「講古」,錄廣播劇。開計程車習慣call in練肖話的俊明,在跟愛琳爸爸互動中,也意外開發出舌燦蓮花的廣播劇天份。這天份讓他最後得以從一名失敗者,絕地大反攻,他要以他的天份,重新積極跟愛琳示愛,重新為失敗的人生,扳回一城

莊凱勛/
2010年以電視劇《大愛劇場-破浪而出》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最佳男配角和新加坡第十五屆亞洲電視節戲劇節目男配角。2011年入選韓國首爾電視獎及Yahoo票選最受歡迎明星。2012年以電影《候鳥來的季節》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實力備受矚目。

《愛琳娜》的深情演出,魅力直逼演出經典名片《新不了情》的劉青雲。
posted on

陳愛琳:女 / 三十三歲,小提琴老師
中等美女,頗具南台灣女生那種草根性格,不過,反差很大的是,其實她細胞裡深埋著藝術家的基因,等著被喚醒。

她原本是流浪於職場的女工,二十六歲時一場意外車禍,讓她與小提琴結緣,一躍而為小提琴老師。成為小提琴老師後,並沒有變成想像中的中產階級,微薄的鐘點費,加一加月薪並不比女工多,因此她自我解嘲叫自己「藍領階級小提琴女老師」。為了彌補收入,她教琴之餘還要奔波於婚喪喜慶場子。此外,封閉的職業生態,讓年屆三十三的她,成為婚姻市場上的標準「剩女」,身旁的家人、友人一一成家,她才赫然發現自己成了一座孤島,並且成為大家口中的「老少女」。擔心孤老終身的她,最後只好求助婚友聯誼社,並且立志要在兩年以內,嫁為人妻,開始她的幸福人生。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遲來的愛情沒有開花結果,幸福人生看似遙遙無期,她以為中了愛情樂透彩,最後事實證明只是採到一朵爛桃花。


一連串挫敗,把她推向人生失敗組中最失敗的那一個。走在死蔭的幽谷,她一個藍領階級小提琴女老師--再次握起她的小提琴,回到音樂對靈魂滋養的最初,重新回歸對愛最單純的直覺,她,這隻不死鳥,要再一次為愛突圍

陳怡蓉/
2001年出道即以偶像劇《薰衣草》一炮而紅,2009年以電視劇《光陰的故事》 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目前活躍於兩岸影劇圈,是兼具偶像魅力與才華實力的表演工作者。

在《愛琳娜》的演出中脫胎換骨,突破以往,被期待為金馬獎影后熱門人選。
posted on